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解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日益深化的理解和认识,立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得到的新发展,特别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并借鉴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取得的优秀成果,逐步构建起既符合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新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知识体系。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精准有效开展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强化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做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篇大文章,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使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国家文化元气。
习书记在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江苏作为第二经济大省落实好挑大梁责任要把握好的四个着力点,其中之一就是“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习书记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必须加快建设“冒尖拔尖顶尖”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以人才制高点增强科产融合核心创造力和基础支撑力。
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书记高度重视关心劳动群众,礼赞劳动创造,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挺膺担当、奋发有为,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坚持“两个结合”,客观上要求贯通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统筹“两个大局”,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主张和方案,蕴含着鲜明的实践方法导向。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2012年12月,习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重在求“深”,不能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